创新教育初探

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审编:总编 来源:文秘站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和新课改的进一步展开,“创新”一词在教育领域获得了最高的使用频率,尤其面对全球只是经济的时代,学校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已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任务,处于教育的突出地位。而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呢?我个人认为,应从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入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一、树立创新理念,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一词可简单的理解为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它是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是一个民族发展中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在学校教育中,要想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树立新的理念。
1.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的教学观。
苏霍穆斯林基曾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创新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取向。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树立创新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各种智力因素,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接触到的事物持批评和怀疑态度,刨根问底,主动地选择新方法和新途径来解决问题,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究。
2.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观。
创新教育既需要常规思维,又需要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及时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标新立异的思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散开,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来解答问题,这样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培养创新的目的。而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且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由、自主、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引向创新之路,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者。
3.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人才观。
从研究学生入手,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避免以教师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意志代替学生的意志,以教师的认识规律代替学生的认识规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积极创新,培养出具有个性化的人才。 二、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以至于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学生认识的误区,认为学习书本知识知识死记硬背,不懂得去理解、去运用,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索、研究认识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走向创新。
1.创设学习环境。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保证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人说:“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应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时候学生与教师的眼光平视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思考。正如冰心所说:“我们可以给孩子以指导,不能给她们以思想……”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也绝不批评,应启发他们继续思考,用另一种方法来提问,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2.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不应拘泥于固定形式。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愉快教学尝试教学等新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如在英语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如在英语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编自演讲进行对话练习;在音乐教学中,可尝试乐器教学法等,鼓励学生进行自学理解课文,根据学习目标找出重难点加以思考,并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呼唤角色、即兴创造等形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思维,还锻炼了学习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大胆去探索、去创造。

审编推荐

教育 | 教育论文 | 相关文章

创新教育初探”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