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审编:无名士 来源:网友投稿
所谓有效教学,其关键在于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课堂四十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成为一线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简单谈谈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始终坚持集体备课
课时紧张是当前一线教师在实施高中新课程过程中的普遍反映,历史学科也不例外。课时紧张的确有其客观因素,如教材容量过大,学术性太强,新课程教学资源匮乏,概念不易讲清等,而且在短时间内也一时难以解决。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从新课程实践看,其实践工作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实施新课程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惟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是我们的出路。在这种背景下,集体备课的优势显得尤其突出:可以节省备课时间,为自己减负;可以资源共享,事半功倍;可以相互交流、切磋,提高教学水平。也许集体备课的实效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集团进攻”的有效性一定比“单兵作战”强,至少能激发和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的教学结构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由“有效备课”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始终坚持贯彻“让活力张扬课堂”的教学理念
从高一开学第一天,我们就在思考:怎样让刚刚跨入高中的学生不轻视历史?怎样让学生面对抽象的理论、单纯的结论的课文而不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烦腻情绪?思来想去,我们觉得还是柏拉图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取得最佳效果。于是开学初我们就明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活力张扬课堂”。换言之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可能挖掘有趣的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高中历史必修①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说明。
1、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导语
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也因材施教地选择材料,设计导语。
如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我们从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寻秦记》引入对秦始皇的介绍,从中得知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天下虽然统一了,而天下人却并不死心,秦始皇的统治还面临很多威胁。我举了三个例子说明:陈胜虽然穷但很有骨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来做了皇帝的刘邦,在咸阳服役,碰巧看到始皇帝出巡的壮观景象,遂忍不住赞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曾经做过西楚霸王的项羽,他看到秦始皇在浩荡人马护卫下那种极其尊贵的样子,竟然脱口而道:“彼可取而代之!”那么多人对皇帝的宝座虎视眈眈,秦始皇不得不考虑如何巩固自己的政权,他苦心经营做了很多事,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情景入手,激发了兴趣,学生的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节课我们首先制造悬念: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 再创设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呢?”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内容。
2、从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历史
讲授古代政治制度,必然要讲到丞相一职,这个官职学生很熟悉,可学生一般都不会去思考丞相名称的来历。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叫丞相?这个“相”与我们无锡伴娘伴郎的俗称“傧相”中的“相”意思会不会是一样呢?”这个问题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出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依照文字原义,所谓相,是“副、辅佐、帮助”的意思。现俗称傧相就是一个副官、是新娘新郎的副官,新娘新郎不能做的事,由傧相来帮助做。所谓丞也是副、辅佐、帮助之意。因而丞相就是一个副官,一个帮手。从他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他该就是皇帝的副官。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一切事情,所以由丞相来代理。这样一引申,不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丞相这个官职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还加深了历史知识的记忆。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讲汉代皇权和相权之划分时,我发现当时尚书令的权力不断扩大。相比丞相而言,尚书令这个官职学生比较生疏。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提问学生:“为什么叫尚书呢?韩国古装剧也常有官职称为尚宫,这两个“尚”是否一样呢?”在这“韩流”风行的背景下,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尚”是“掌管”之意。汉代皇帝有六尚,分别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前五尚都只管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因而“尚书”最先只是“六尚”之一,是皇帝身边的私人秘书。为加强皇权,汉武帝开始重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尚书令的权力才日显重要,愈弄愈大。这种有趣知识点既让学生了解了“尚书令”这个历史职位,又从让学生发现了电视中的历史知识,不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可谓一举两得。
3、从熟知的影视剧入手,从历史现实与历史剧的比较中感知历史
如同学们都看过曾红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剧中刘罗锅是乾隆时期着名清官,引导学生探讨:“刘罗锅到底是不是宰相?“
再如同学们看过《鹿鼎记》,都知道康熙皇帝在14岁亲政后,韦小宝帮助康熙皇帝设计除去了鳌拜而立了大功。根据这一情节创设问题:“康熙为什么要除去辅政大臣鳌拜呢?” “仅仅因为鳌拜的专权极大地限制了康熙皇帝权力吗?有没有其他原因呢?”经过讨论学生最终找出了答案:实际上妨碍康熙帝加强君权的不仅仅是鳌拜,更重要的是制度因素即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在教学过程中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果然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4、巧妙设计实例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教材中附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尽管如此,如果教学中就官职解释官职,就机构解释机构的话,这种复杂的制度只会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枯燥无味。我尝试创设情景,设计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无锡挖一条运河,按三省六部制规定,这项工程要涉及哪些部门?这些部门是怎样运作的?”学生们经过讨论逐步推出这么一个方案:即第一步由中书省作出在无锡挖运河的决策,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审编推荐

历史学 | 教育论文 | 相关文章

对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尝试”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