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干部选任管理流程的思考

政治论文 相关文章 审编:小助 来源:网摘
目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或管理监督的单项制度已经很多,但从“后备”到“培养”、从“任用”到“管理”完整的流程见到的甚少。为此,笔者在这里提出建立领导干部选任管理科学流程的课题,与大家商讨。
  第一环节是:“公选”择优、民主推荐、本级主选、上级审定的后备干部选拔监督制度。这是由承担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的有关职能机构来运行操作并把关负责。  后备干部的好坏,决定着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的优劣。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好后备干部队伍。对此,有如下四个“程序”:
  程序一:“公选”择优。在选任干部的第一环节第一程序采取公开选拔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突出了群众的知情权,也强化了干部的自主意识,扩大了组织的选人视野,避免了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不足。公选后备干部是治本之举,方法是每年公开选拔一次。程序二:民主推荐。选任干部在第一环节进行民主推荐,强调了群众的参与权,坚持了扩大民主这一正确方向,也防止了由少数人选人的倾向。程序三:本级主选。本地区、本部门根据既定的比例,集体研究确定进入考察范围人选。程序四:上级审定。在提前介入下级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基础上,对下级上报的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名单及整个选拔工作进行审核。
  第二环节是:“后备”自报、组织统筹、因需施教、动态管理的干部培养监督制度。这是由承担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工作的有关职能机构来运行操作并把关负责。
  程序一:“后备”自报。就是后备干部根据自己的实际,自报学习的内容、重点和培养的方式等。目前,挂职锻炼采取的是单位上报名单,这比上级部门抽调好,但如改为后备干部自报,更能体现自主学习的原则,更有针对性。上党校培训,目前普遍采取调训的方式,如改为后备干部自报今后一至二年培训锻炼的安排和需查漏补缺的内容,可较好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程序二:组织统筹。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多数人的要求和组织掌握的每个后备干部的特点、不足及今后使用的方向等,分轻重缓急,统筹考虑培训和锻炼的规划。程序三:因需施教。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程序四:动态管理。后备干部队伍不是保险箱,而是过滤器,要通过年度考核对后备干部继续进行筛选,使其队伍在动态管理中始终成为“一池活水”。
  第三环节是:后备“考察对象”、筛选“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考察“考察对象”的干部考察监督制度。这是由承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职能机构来运行操作并把关负责。
  从什么人中提出考察对象,采取什么方式确定考察对象及如何考察“考察对象”,是能否保证选人用人质量、能否防止和杜绝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最容易忽视、又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在此科学设卡,切实把关。这一环节有如下四个程序:
  程序一:后备“考察对象”。“后备”者,“候备”也。《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我们认为应建立干部“考察对象”由后备干部候选制度。其方法是:班子中出现缺额后,如果采取竞岗方式,就把报名竞岗的后备干部按姓氏笔划为序列单(如果不竞岗就把其所有后备干部列单)交给群众推荐选择。由于有了“后备干部”与“考察对象”的对接方式,就从基础上或根本上开通了干部由“备”到“用”的渠道,从而也就从制度上解决了“备”与“用”脱节的问题。
  程序二:筛选“考察对象”。因为确定考察对象后还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所以这次的考察了解要紧紧围绕能否作为“考察对象”来进行。在此基础上,考察组成员分析比较,从后备干部中提出考察对象的差额人选,并写出分析报告,供组织在比较中加以选择决定。
  程序三:确定“考察对象”。对于考察组提供的考察对象人选,组织部门专门开会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程序四:考察“考察对象”。此次考察与确定考察对象不同,应为点名考察。考察重点应是德、能、勤、绩、廉。如果是差额考核,应提出使用意见,并根据领导班子需求来比较各个考察对象的优劣,然后向有关方面汇报,并进一步准备上会材料。
  完成这一环节后,将拟任用的建议名单转交下一环节。
  第四环节是:定时任用、常委会提名、“全委”票决、公示把关的干部任用监督制度。这一环节由承担汇总材料、规范上会的干部综合职能机构运行操作并把关负责。任用是整个领导干部选拔流程的关键环节。
  程序一:定时任用。为了防止临时动议干部,应建立领导干部定时任用制。为了与全委会同步,可一年票决两次干部,使全委会既管事也管人。程序二:常委会提名。对于考察好的拟任职干部,要在党委常委会上加以讨论研究后向全委会提名。会议具体程序按《干部任用条例》第34条规定执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对所有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实行提名,由全委会来决定干部的任免。程序三:全委会票决。对于常委会提名的拟任干部,实行全委会委员票决制,真正保证每人一票、集体领导和过半数同意方可有效等原则的落实。程序四:公示把关。全委会票决以后,再将所任干部向全社会公示7至15天,让群众最后把关。
  第五环节是:任期制度(或聘任制度)、试用期制、年度考核、任期审计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这一环节由承担干部日常管理的有关职能机构来运行操作并负责把关。要改变重选拔任用轻管理考核的倾向,要根治“能上不能下”的顽症,就应在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其程序有四:
  程序一:任期制度。废除职务终身制不仅仅在于实行退休制,更为根本的是实行任期制或聘任制。这在人才学上也符合“人才创造周期一般为3—5年”的理论。而这个任期制或聘任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和监督,会使每个干部都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创业感和紧迫感。同时也为干部的“下”开辟了宽阔的道路。程序二:试用期制。试用期制度(一般为一年)对领导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增长领导才干是十分有益的。程序三:年度考核。这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考核。程序四:任期审计。审计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管理监督手段,是对干部的经济考核。
  承担干部监督工作的职能机构的监督,不是局限于某一环节及某一程序,而是贯穿于干部培养任用管理的全过程。
  上述五个环节中,第一环节是前提,第二环节是基础,第三环节是根本,第四环节是关键,而第五环节则是保证。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从而构成了领导干部选任管理的一个完整流程。

审编推荐

行政论文 | 政治论文 | 相关文章

建立干部选任管理流程的思考”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