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解说式语文教学法

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审编:站长 来源:网友投稿
一、绘画解说的基本含义
绘画是指学生依据课文的言语去感受体会作者所创设的物象以及意境乃至人物情绪,然后进行想象、制作加工,再创造成图画的过程。
解说是指对绘画中难以绘出的内容或已经给出图画但不甚满意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以展示自己头脑中的丰富图画。
绘画解说法所依据的每一篇课文的内容是多元的,它可以依据全文的内容而绘制一个全景团,也可以依据某一重点、难点内容而绘制一个局部,还可以依据某一人物而绘制一个特写……该法对调动师生双方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作用,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薪的教学模式。
二、绘画与老师板书的鳌异
1、主体不同
板书是老师为了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而书写的内容,老师的板书虽具有强化印象、提纲契领的作用,但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是绝对的主角,板书的一切内容皆出自老师的手,学生只有坐在那里看老师写,然后自己跟着抄的义务,而无参与板书的权利,长此以往,老师的思维是发达了,而学生的思维难免要僵化一些,这样,极不利于学生健康思维的培养。
而绘画则不同,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动手(可以在黑板上绘。也可以在自己座位上绘),老师只是提示学生或启发学生,起一个辅助的作用。这样,学生的手脚放开了,思维搞活了,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再加上绘画后的补充用说,说的能力也就不断地提高了。
2、形式不同
老师的板书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用汉字来表意,也就是说老师将重点、难点的相关内容书写在黑板上,而这些内容的深层意象却表达不出来。如,某一段的文字表达了主人公的。恐惧状态,老师板书“恐惧”二字,这只是一个抽象的表象、“恐惧”的具体状况却无法表现。但每个的心中却存在着恐惧的具体形象,换句话说,学生的心中却能将“恐惧”这一特点形象化,它可以是浑身的颤抖,可以是目光的呆滞,可以是面部肌肉的紧缩扭曲……而这一层的形象,文字板书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尽管每一个人的心中形象是不同的,但只要能够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得不怎么完美,也已经比停留在汉字字面上也前进了一步,这前进了的一步就已经够了。绘画是将文字转换成意象再转换线条来表注意思的,即文字 ----意象----线条意图,过程虽然复杂了,但思维却活跃了,思索也深刻了。动动手了,创新也就开始了。
3、结果不同
老师的板书,只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课文中的知识,你没有再创造的权利,老师学生只是停留在诠释裸文内容的浅层次上,而这种理解如果是在老师启发下进行的话,用还是不错的。如果是在老师的满堂灌,恐怕只能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理解”恐怕也就值得怀疑了,而绘画法是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学生必须先动脑筋理解课文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所以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做法必须摒弃,而应在老师的点拨之下,主动地去思考,最后再创造,从而完成“超越”撰文本身,做到知识的迁移。这一高层次的能力培养,符合创新的教育思想。
4、作用不同
板书培养的是理解能力,而绘画培养的是创造能力。
三、绘画解说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黑格尔说:“语言的艺术在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比起其他艺术都较远较广阔”语文课本中字词的明白性与字词下面的空白性为我们提供了想象、再创造的可能性。
“解说”在教学中的可行性无须多言。
“绘画”在教学中也是可行的,一些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美术知识,也会一些简笔画。二来这里所说的绘画不是美术识的那种绘画,它不需要过多地装饰,只是 7个示意图而已,即使不怎么美观也无大碍,因为还有随后的语言解说。
1、实物、事理类说明文
说明文是三大文体之一,其目的就是说出来相关内容而便人明确,所以其语言准确而明晰,我们完全可以依此进行绘画。
说明文中有些是对实物进行说明的,诸如,植物、动物、建筑物、自然风光等均可绘其形,《一个好树种 ----泡桐》、《甫州六月荔梭丹》、《松员》、《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等属于此类。
另外,说明文中一些比较简单的事理说明,也可以截取相关的某个内容而状其貌,诸如,《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眼睛与仿生学》、《大自然警钟常鸣》等即为此种。
2、托物抒情,风光游记类散文
此类中的物,自然风光均可予以表现。《羚羊木雕》中的羚羊,《我的小桃材》的桃树,《小桔灯》中的桔灯,《记一辆纺车》中的纺车,《白杨礼赞》中的白杨,《空中楼阁》中的搂阁等,以上文中的“物”不难绘出。《雨中登泰山》、《绿》、《荷塘月色》、《黄山记》、《无山景物记》、《雄关赋》等等,均可绘制一幅、两幅图画予以表现。
3、写景、叙事类的古代诗、词、曲
古人写诗讲究“意境”,意境自然是可以绘制出图形来的,许多优秀的古代诗词曲都被绘成相关的自画广为印制,书店中的这类图书多如牛毛。这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了以古诗为内容而绘图的可行性,这类内容在初中涉及的较多。如盂浩然的《过故人庄》.张志和的《渔歌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等。
4、小说、戏剧中的人物造型设计,主要动作设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形象傻读者认识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成为一篇小说好坏的标准,我们可以给人物设计海型。像课文《装在套于里的人》的一个插图,就是完全依据课文中的描述而来的。文中说“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于,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高中三册)这段文字再配上相应的一幅画,学生对主人公的特点就会一目了然,再加上进一步的分析图画,诸如图画中的别里科夫走起路来总是脚踏在方块的格子里,也就表现了他因循守田.不敢越雷池一步,害怕新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物特点,这样我们就对十九世纪末期,俄国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社会生活有了认识。还有其他深文中人物造型图也可以绘制出来的。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守财奴》中的葛朗台……
小说中主要情节设计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人公的特点。剪《药》中的上坟,《母亲》中的散发传单等均为我们理解人物形象,进而认识生活提供了一个根好途径。
我们完全能够以这些插图为榜样,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再现我们所认识的人物形象特点及社会生活特色。
四、绘画解说法的几种具体运用方式
1、学生单体局部理解创造法
学生个人通过筛进课文信息,抓住自己感受较深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事物……进行绘图。
2、学生单体整体把握创追法
学生个人通过对全文章的理解后,合上书本,进行艺术再创造。设计人物造型、设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注意氛围),
3、学生多体讨论同绘到达法
几个学生一起,速过阅读课文后,共同商议讨论设计,这种方法课堂气氛活跃,理解课文最为深刻,再现课文这为准确。
4、师生同读同绘创造法
一些理解较为困难的文章,可以采用老师边读边解释边绘图的方法,学生可以对图画提出自己的设想,师生共同创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审编推荐

语文学 | 教育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绘画解说式语文教学法”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