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主政治的影响因素

论文范本 相关文章 审编:无名士 来源:编辑部

浅谈民主政治的影响因素

熊培云的《思想国》,通过对欧洲特别是法国的所见所闻,对欧洲时事的现场直击,以及对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形态等国情现状观察,进而进行中西对比特别是中法对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政治见解和建议,他的一些观点在当下也是热点。如宪政要义是限制政权、保障民权;中国的开放应该向中国开放;城市建设首先要知道如何保卫这座城市等等。核心内容我将它概括为宪政,他就是呼吁建设一个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人人自由而尽责的美好社会。体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文化忧虑和政治关怀。当然他看到了问题,但如何构建他的理想国,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我读出的是改良道路。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而且力度越见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自强、民主、法治、和谐的中国将不断强大。但细细考量,还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或者基因在影响着这个进程的实现。
2013年第10期的《红旗文稿》刊登了署名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晓青的一篇题为《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的文章,由于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宪政姓资,不姓社”。此文一出,就引起轩然大波,说明这种争论(或者讨论)已经影响到了某种稳定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共同契约的民主政治。如果连宪法都得不到应有的遵守和尊重,那么宪政只是徒具形式而无宪政之实。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宪政就像几个人打牌,大家都要遵守牌规,如果有人作弊坏了规矩,就应该让他出局,而不是大家心知肚明互相作弊。
一方面,从民主政治实现的经济基础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市场经济本身就蕴含着民主政治,或者说市场经济本身就推动着民主政治。市场讲主体地位平等,必然包含平等要素;市场讲意思自治,自然与契约自由密不可分;市场讲人为本位、权利为本位,则直指人权。平等、自由与人权是市场经济暗含的政治诉求。没有法治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提倡市场经济就是提倡法治经济。而一旦承认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就不难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将通过限政与分权为中国未来的民主政治打下基石。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与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是影响民主政治进程的关键。
另一方面,从传统民族情节来看,中国的“宗祠文化”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四大文明古国相继沦落,唯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渊源就是中国的人文伦理、宗祠文化。西方传统文明有一种“弑父”情结,中国传统文明却有一种“弑子”情结。在这个星球上,几乎所有动物都是“幼本位”,而中国人却是一种“长本位”的动物。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就是写照。中国是有家谱的,注重的的是基因和血脉传承,所以,黄帝陵的朝奉者鳞次栉比,原来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也祭拜的。前几年有个《李小龙传奇》连续剧,当他赢得冠军时,喊出的是:我是中国人!历史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宗祠文化或者说是“长本位”将是民主政治或者说宪政永远躲不开绕不过的羁绊。
第三,从传统法律文化视角来看,政、刑、民等大一统的法制体系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今天,随着中国政府由管理控制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逐渐转变,“有限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等理念日益彰显。与此对应的是公民权利意识的成长。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民告官”。即行政案件逐年攀升,这种对权力的“日常的抵抗”表明,每个中国公民身上都有民主政治基因,民主的唯一条件是人。宪法是一份公民权利的清单。民主政治及其倡导的政治生活已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知。然而不得不承认,至今中国仍处在这场尚未完成的转型之中。所谓“有宪法不等于有宪政,有法律并不等于有法治”。因此,我的判断是,杨晓青的《宪政的本质属于资本主义》不是个开始,也不会是个结束,这个话题还将继续下去。

(编辑:果宝)

审编推荐

| 论文范本 | 相关文章

浅谈民主政治的影响因素”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