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审编:网络专员 来源:文秘站
史料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史料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史地科组 周新征

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历史资料,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历史学的研究主要就是依据历史资料进行的,正如自然科学学科必须进行实验一样。近年来,历史教学界对史料教学越来越重视,新版的高中教材不仅在课文中引述了大量史料,而且还进一步增加了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栏目,更明确地要求学生对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和比较,这说明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不应该仅仅限于为教材作注脚,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学理论非常强调教学中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智慧与认识是通过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成长发展的,因此,也特别注重在活动中的学习。但是,如果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只是囿于统编教材提供的史实和观点之内,学生只能重复统编教材给出的固定事实和结论,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思维能力和创新的精神的培养,都无从体现。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中,学生的活动不仅仅体现于教师-学生的互动上,而且应该体现教师-学生-教学文本的互动上。教学文本并不仅仅限于教材,而应该包括所有进入教学活动和历史材料,教学文本的内容越丰富,越具开放性和可探索性(互动性),就越能给学走的智慧和认识的成长提供理想环境,那么历史材料,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作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呢?
首先,历史材料的引入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情境。由于统编教材限于篇幅限于教材的严肃性,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和多样性的背景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引入一些史料弥补教材的的缺憾。如高中<世界近代史>(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最后讲到这个问题:最早进行开辟新航路活动和殖民活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什么没有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书上有简单的描述“这些财富没有在葡、西本国黑心化为资本,而是花在统治阶段的奢侈享乐上。”但对于这样的描述同学们大都还会问,为什么这两国要把钱花在奢侈享乐上呢?如果教师让学生阅读这段材料,就可以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景和相关因素搞清楚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于美洲的镏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贸易有关。.........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王要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就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西班牙的军事开支庞大,…….从海外得来的金银只能作为抵充。其次,西班牙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和工业基础。………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呢绒、橄榄油,这些物品的出口根本无平衡西班牙的进口。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西班牙就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银来弥补。这样,美洲的金银就通过西班牙流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南部德国。海外的财富没有被西班牙用来进行工业和农业建设,却通过西班牙变成其他国家原始资本,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历史材料运用于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下面的示例我可以看出来历史资料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学的<中国古代史>教材传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也叙述了这一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重要活动,但是孔子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关系如何呢?-这是问题的提出,然后,引入以下材料:
殷因(沿袭)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增删是有限的,因而很容易弄清楚);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继周朝而起的王朝),虽百世,可知也。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指周王)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十代之内少有不失败的);自大夫)诸侯的下属)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大夫的下属)执国命(掌握国家的政令),三世希不失矣。(<论语?季氏>)
材料的文辞古朴,阅读的难度相对大,教师可以就阅读理解的关键之处给出注释,帮助学生解读给出的文本,然后对于从文本中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得出结论:孔子持一种因袭论的政治观点,对于当时的社会革抱有保守主义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极其不满意。如果再进一步引入资料,问题可以转向一种比较性的探索: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指政治制度,下同)之循(遵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日:治世不一道,便www.musf123.com:请记住我站域名国不必法(效法)古。汤、武定(周武王)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改变)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由此可以比较法家思想家和儒家思想的差异,还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两种思想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中的不同作用。
最后,在具备了更多的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材料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探索,感受人文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开放性和有争议性,中学的自然学科可以通过实验能力,而中学的社会人文学科对本学科的科研过程的模拟训练一直是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只是结论,得到与现代教育所要求教会学生方法大相经庭,在教学中运用史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题。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如果要学生评价林则徐,就可将下列这是史料展示给同学们讨论分析: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国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可惜道光二十年夏在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他就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他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指摘,……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的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审编推荐

学生 | 历史学 | 教育论文 | 相关文章

史料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