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梨簧戏的价值简述

艺术论文 相关文章 审编:站长 来源:范文组
一、语言价值
芜湖梨簧戏的唱词带有典型的芜湖地方特色,芜湖方言直接影响着芜湖梨簧戏旋律曲调和行腔产生的变化。《太平府志》方言条:“语轻清不如省会,而亦明白易晓”,“明白易晓”指的就是梨簧戏的唱词。剧中人的韵白与演唱使用的语言,都是纯粹的芜湖方言,通俗易懂。芜湖地处皖南,古属吴越之地,在六朝之前属于吴语区,因为北方人的迁徒和政治上的影响,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从清同治期间的大量北方人口的移民,使这一地区成为江淮官话方言区。芜湖一带属吴语方言区,与普通话很相近,所以梨簧戏在江浙一带也很受欢迎。在演出传统题材的剧目时,则采用接近京剧韵白的吐字,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演现代戏,保留芜湖方言色彩,促使芜湖梨簧戏独具一格。吴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全部浊音字母,具有七种声调,保留了入声,而芜湖市区中只有五个声调。特别是清代以来,由于官话势力的大举南下,加上芜湖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使芜湖话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加上近现代外来移民的增多,普通话的推广,芜湖市区的方言中,古吴语的成分己是风毛鳞角。梨簧戏对芜湖方言的传承也有着现实的意义。
二、历史价值
芜湖梨簧戏距今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芜湖梨簧戏的发展史伴随着芜湖城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包含了芜湖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信息,结合不同历史文化时期,梨簧戏的剧目上也有所变革,如《三打独乐园》就是为了在反帝反封建时期揭露帝国注意和封建官僚的恶性而编排,还有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编演的《鉴湖女侠》,为纪念党九十华诞而编排的《十想共产党》等早期的芜湖梨簧戏多取于祈求平安吉祥的民间俗曲,如梨簧戏折子戏《金莲戏叔》中,就用了19种不同小曲,如“摇篮调”“划龙船调”等。这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芜湖的民间文化。芜湖梨簧戏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建设芜湖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保护芜湖梨簧戏不仅仅是在保护芜湖的传统文化,也是在承担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这对于提高芜湖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以及丰富安徽宝贵文化资源都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三、艺术价值
一直以来,芜湖梨簧戏是以其优美的唱腔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受到群众的欢迎,观览芜湖梨簧戏的剧目,还是比较有自身特色的,如《斩貂蝉》、《清风亭》和折子《拷红》等,形成为自己的音乐曲牌和唱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适应大规模舞台演出的需要,广泛学习移植兄弟剧种的优秀剧目,加上自己组织作者进行原创搬上舞台的剧目,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梨簧独特韵味、适合舞台演出、并有较广泛的观众群的代表性剧目,如:《安安送米》《送嫁》《祭红菱》《长生殿》《珍珠塔》等。这些剧目的广泛演出,是梨簧最终走出说唱形式,成为独具一格的戏曲剧种的基础。如《牡丹亭》中,有一支曲子:[皂罗袍」:原来妮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武看得这韶光贱!杜丽娘在裨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而在这里也表达了杜丽娘的无奈,成为了千古绝句。后几句看似写景:云霞雨丝,烟波画船,莺歌燕语,青山杜鹃,好一幅秀丽清新的江南风光图。“锦屏人武看的这韶光贱”,又表达自我心声,这是一种无人欣赏的失落,无人关注的寂寞、年华虚度的不甘以及纯情少女渴望爱情而不得的怅怨心理。这样的作品艺术价值是不朽的。芜湖梨簧戏的艺术价值是十分丰富的,它不同于周边皖江地区的黄梅戏调、皖南花鼓戏调的独特戏曲腔调,在它的基调中,既有来自西部的二簧、徽调的腔音,又有东面苏南的昆腔、评弹的韵味,吸收它们的精华,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了一种新调。故前人有“昆曲棒子二黄调,翻出新腔皆入妙”的美赞。再加上它的唱腔体系十分完整,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板腔体的构成有两种,曲牌体的构成多达三十余种。芜湖本地作为开风气之先的早期通商口岸的市民风情;它既有盲艺人浪迹乡野带来的泥土味,又有文人长期参与、熏陶所带来的书卷雅韵,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品味。

审编推荐

戏剧艺术 | 艺术论文 | 相关文章

基于梨簧戏的价值简述”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