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我国省区科技竞争力的作用和价值

理工论文 相关文章 审编:小助 来源:文秘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成为吸引FDI流入的第一大国。作为一个初始的外生变量,跨国公司究竟从哪些层面及渠道影响我国的科技实力,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国内外从宏观角度研究FDI技术外溢效应的成果较多,认为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Arikokko,1996;Helleiner,1989),以联合开发、技术支持等渠道,通过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力资本流动以及产业关联四方面实现科技溢出(Rodriguez-Clare1996,Kokko1992,Kugler2001)。从区域的中观角度研究则相对较少,而大部分学者都只是立足于某个省市进行分析(张小蒂,2004;黄静波,2005;杜群阳,2007)。
本文力图用区域科技竞争力和区域科技进步指数作为因变量,通过考察跨国公司科技活动对该指标的影响效果,提出一个分析思路。
一、研究思路、指标体系与样本描述
1.研究思路
整体思路是:本文以区域科技竞争力和区域科技进步指数作为区域科技实力的衡量指标,分析跨国公司在各省区的投入和产出,分别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区域科技竞争力。具体步骤为:首先梳理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衡量指标,按照大多数学者所采用的指标分类方式进行初步归类。在此基础上,构建跨国公司作用于区域科技竞争力的二级和三级指标体系。进而以现有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就不同层面的跨国公司科技活动指标对科技竞争力作用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考虑了跨国公司的外生科技活动因素后,对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影响效果。
2.指标体系设计
(1)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标。目前虽然美国、日本、英国等都建立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但都未形成权威(姚建文,2003),如日本国家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2000)将科技指标分为社会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R&D基础设施和R&D产出四大部分,《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0)提供了一个地区科技竞争力排序指标体系,R&D数据指标所占权重达到65%,是影响地区科技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国内学者指标体系的设计则比较类似,主要包括科技支撑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程度4大类指标(科技部各年统计公告;张欣,宋化民,2001;游光荣,狄承锋,2001;范柏乃,徐伟红,2005),此外还有不同学者考虑了制度因素、科技配置能力等因素。本文选取了2002年的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标值,以及2006年科技部发布的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作出分析。①
(2)跨国公司作用于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体系。根据以往学者对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结合跨国公司作用于东道国区域科技的途径,本文假设跨国公司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影响渠道主要分为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方面,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学者们对二级指标的三级细分,我们构建出6个二级和13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表1),用于分析跨国公司投入和产出各指标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拉动作用。
3.样本的选取和变量定义
(1)样本选取。本文就表1的13个三级指标,选取我国31个省区的样本值。在确定二级指标数值时,则就不同统计口径的三级指标进行实证取舍,选择回归效果较好的结果。主要的数据来源是2003年度和2007年度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2)变量定义。Rte:2002年区域科技竞争力数值取自全国31个省市科技竞争力的效用值(范柏乃,徐伟红,2005),该指标取值范围为0至100,数值差距反映了各区域科技竞争力水平的差距。2006年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数取自科技部2007年发布的科技进步水平指数。In组、Hr组、Co组、re组、To组和Ne指标分别衡量跨国公司的财力投入、人力投入、科技企业数量、物力投入、专利以及工业产出。
二、检验结果
1.因子分析。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分别对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验证表1的指标设计方式是可靠的。In组、Hr组、Co组、Re组、To组的三级指标皆各提取出1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如表2,说明各因子组都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2.回归分析。本部分将考察跨国公司投入和产出,以及相应的二级指标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影响效果是否显着,各回归结果中R[2]均高于0.5,就截面数据回归分析而言,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好,德宾-沃森检验值也都能通过。在回归结果1.1-1.4中,将4个二级投入指标都纳入到回归分析中,采用不同的三级指标时,回归结果为:(1)财力投入指标效果皆显着为正。(2)企业数指标的贡献皆为负向相关。(3)2006年人力投入的贡献显着为负,2002年则显着为正。(4)物力投入效果为负向显着。
跨国公司产出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作用分析中,我们分别用2002和2006年跨国公司专利和工业产出指标估计回归方程,但回归结果均不好。对两年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软件分析,使用怀特法(H. White)未发现异方差性,因此采用自变量一次全部进入的线性回归法,在逐个样品诊断(casewise diagnostics)中各发现了1个异常值(std.Residual>3),将之剔除后的回归结果2.1-2.3中,2002年专利指标的回归效果显着为正,但2006年该指标就转为显着为负,而两年的新产品工业产值的效果皆显着为正。
三、结论与建议
1.一般性结论
(1)整体而言,跨国公司的财力投入对区域科技竞争力有显着的正向贡献,即跨国公司在地区的科技经费支出对东道国区域科技实力拉动较大。(2)并非跨国公司设立科技企业数量多的区域,本土科技竞争力就强。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数量增长趋势一直都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商务部公布的数据表明,自去年至今年跨国研发中心就从七百多家增加到九百多家,其分布趋势与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数呈现很高的一致性,但本文的回归结果却并未表明二者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反而绝大多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了显着的负向影响。(3)跨国公司人力投入从2002年到2006年,对地区科技实力的贡献由正向显着作用转为负向显着。(4)跨国公司在固定资产等方面的物力投入对我国区域科技实力有着显着的负向影响效果。(5)专利由2002年贡献效果显着为正转变为2006年显着为负,反而新产品工业产出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贡献一直呈显着正相关。
2.结论分析
(1)经费投入的分析。我国2002年R&D经费是美国的6%、日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审编推荐

公司 | 环境工程 | 科技论文 | 理工论文 | 相关文章

跨国公司对我国省区科技竞争力的作用和价值”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