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勤奋-励志篇

工作心得 相关文章 审编:网络专员 来源:文秘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文坛怪杰卡莱尔如是说。
何为勤奋?有人说勤奋是头悬梁,锥刺股,囊萤学,映雪读,是洞中苦读,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燃糠自照,是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古今中外无数名人的成功史其实是一部部勤奋史。史蒂芬•霍金年青时就身患绝症,不仅完全瘫痪且无法说话,只能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上,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但他不因小小的病痛折磨而放弃对学习的渴望,正是在这种常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魔,成为了一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对哲学和宗教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芸芸众生中有些人常常自感愚钝,自我贬损,妄自菲薄,甘于流俗,安于平庸,置勤奋于不顾,直等到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究其根源,不是他们不曾有过理想抱负,不是不曾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而是缺乏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永远只是将勤奋挂在嘴上,而不是付诸在实际行动中。勤能补拙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曾国藩的故事。据传曾国藩小时候天赋并不高。有天夜里他在家夜读,反复朗读一篇文章,这时他家来了一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后偷点东西。可是等了半天,他就是不睡觉,仍在翻来复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由此可见,贼人要比曾先生聪明,但是他只能为贼,而曾先生却被毛主席尊称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足见,勤奋造就了曾国藩,勤奋是补拙的一剂良药,智慧源于勤奋。
与之相反,或许有人自认天资聪颖,无须勤奋,即可成功。被公认为天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自己勤奋的一生创造了无数发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这句名言是对其成功源于勤奋的最好诠释。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点,自恃聪明,自认天赋过高,结果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即是其一,最终只落得“泯然众人”的悲惨结局。
李瑞环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在老家拉过犁,种过地,赶过车,织过布,许多农活都干过,后来当木匠,没读过几天书。他曾说:“我是上了6年小学,实际上由于家境贫寒、要干很多农活,那6年学也是断断续续读下来的”。李瑞环一生为学习所付出的艰辛,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李瑞环很早就当了劳模。那时候的劳模简单说就是:干得多、干得快、干得好,吃苦多、吃亏多、奉献多。不仅是一个劳模,还是一个突击队长,不脱产,还得多干活,学习的时间只能从比别人更少的休息中去挤。那时的工棚是通铺,在工棚里点灯看书,别人就没法睡觉。夏天比较好,冬天只好穿上棉袄、大头鞋,戴上口罩,到路灯底下去学习。算计时间,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成了他一生的习惯。对李瑞环来说,从来没有无用的时间,包括零碎时间。每次睡觉以前,他总是要想一个题目,总怕早睡着了。碰到大的难的问题,不是趴在桌上想,而是躺在床上想。他的若干篇讲话和文章的提纲,几乎都是躺在床上想出来的。
纵观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成功源于勤奋,这是一个毋庸置疑、亘古不变的成功之道。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积极行动起来,用勤奋书写成功人生,使每一个人都成功。

(编辑:果宝)

审编推荐

| 工作心得 | 相关文章

成功源于勤奋-励志篇”相似文章